《尤利西斯》:争议巨大晦涩难懂屡遭禁毁却终成传世名著

2024-08-27 08:12: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尤利西斯》:争议巨大晦涩难懂屡遭禁毁却终成传世名著说《尤利西斯》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不会有太多人反对。不过,真正读过这部著作的人可能并不多,想要读却最终望而却步的人却不少。而且,与《尤利西斯》如今在文坛的地位天差地别的是,它在诞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非常大的争议,甚至被多个国家禁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部争议巨大,晦涩难懂,屡遭禁毁,却终成传世名著的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郊区拉斯加尔,1941年1月13日在瑞士苏黎世离世。乔伊斯生长于一个天主教家庭,在16个兄弟姐妹中居长,父亲是税吏。

  他少年时期就读于天主教会办的学校,受过严格的古典文化教育。1898年,他进入都柏林大学学习现代语言课程。期间,他的一篇评论易卜生戏剧的文章刊登在欧洲一家颇具声望的文学杂志上,令他的导师对其刮目相看。大学毕业后,他又结识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心人物威廉·巴特勒·叶芝、乔治·莫尔等,但他们的关系并不融洽,乔伊斯后来甚至成为文学复兴运动的激烈反对者。

  1902年,乔伊斯赴法国求学,但不久后即因为母亲病危而返回爱尔兰。在此期间,他爱上了农村姑娘娜拉,虽然娜拉从未接受过教育,但她的活泼幽默吸引了乔伊斯。1904年,两人私奔,前往巴黎,27年后才正式结婚。他们在欧洲辗转于法国、瑞士、意大利之间,生活艰辛。

  乔伊斯的文学生涯也十分坎坷。他的第一部作品《都柏林人》是一部以传统文体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该书1905年交稿。但因为出版社担心书中个别字眼和人名会引起纠纷乃至诉讼,换了几家出版社,甚至两次毁掉已排好的版,这本书才在1914年问世。

  乔伊斯一家于1915年迁居苏黎世。这期间,他开始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的创作,这部小说后来在世界文坛掀起轩然大波,历尽曲折,于1922年出版。接着,乔伊斯用17年余生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为芬尼根守灵》,也有译作《芬尼根的守灵夜》。小说故事隐晦复杂,其中混用古今多种语言,梦幻般的语言中充满双关和暗示,看上去象一个精神失常者的呓语。该书的资助者对此颇为失望,乔伊斯心灰意冷之下甚至曾几度辍笔。

  乔伊斯晚年虽然有人资助,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苦于眼疾恶化,加上爱女精神失常对他的刺激,于1941年病逝。这个时候,欧美的文学评论界已经几乎没有人再否认他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了。而到了今天,乔伊斯研究在欧美大学已成为专设课程,有关他的研究论著和评论亦层出不穷。

  《尤利西斯》一书中涉及哲学、历史、、心理学等,触及到都柏林生活的各个侧面,但其故事情节却十分简单,总共只描写了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这18个小时之内,三个人物在都柏林的活动。

  斯蒂芬在母亲去世后一直沉浸在悲哀和懊悔之中,他因没有听从母亲的临终遗言而抱恨终生,又因在精神上与宗教、家庭和国家决裂而感到无所依托。布鲁姆是犹太裔爱尔兰人,他以给报纸承揽广告业务为生。最后一个人物是布鲁姆的妻子莫莉。

  这天,布鲁姆在都柏林四处奔忙,却一无所获。幼子的夭折,在他的心理上留下了不可弥合的创伤。他性机能减退招致妻子不满,而莫莉在家招蜂引蝶,更让他羞愧难当。他虽为都柏林人,给人的感觉却始终是个漂泊流浪的异乡客。他为人诚恳好客,却常受人嘲弄奚落;他相当通达世故,但不免流于庸俗猥琐。在道德衰败,家庭,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世界里,布鲁姆和斯蒂芬在一家医院相遇。

  斯蒂芬穷极无聊,喝得酩酊大醉,布鲁姆为他解围,悉心照料。在灯影闪烁中两人相对而立,布鲁姆在恍惚中觉得斯蒂芬是他夭折的儿子,而斯蒂芬觉得布鲁姆是他精神上的父亲。就这样,斯蒂芬找到了“父亲”,而布鲁姆找到了“儿子”。布鲁姆深夜带斯蒂芬回家,他的妻子莫莉刚刚送走情人。当莫莉听说斯蒂芬以后要加入他们的生活时,这位歌唱演员朦朦胧胧地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还有隐隐的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

  乔伊斯通过对这三个人意识流的剖析,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全部精神生活和个人经历,力图反映整整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作者好像用了一台高倍显微镜,将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浓缩到十八个小时和方圆几十里的范围之内。

  1918年,《尤利西斯》一书尚未完全脱稿时,乔伊斯因在英国找不到愿意无删节出版该书的出版人,只能在美国杂志《小评论》上连载。当时已经有人劝乔伊斯停止连载,以免在全书出版前已成。果然,美国报业当局于1919年1月查禁并焚毁该书个别章节。不久,美国“防止罪恶协会”对《小评论》提出控告。1921年2月,法院对该杂志课以罚款,并禁止其继续刊载《尤利西斯》。

  因此,原来对这本书有兴趣的出版商纷纷却步。乔伊斯迁居巴黎后,结识了那里的美国者西尔维娅·毕奇,并说服她同意由她的书店“莎士比亚”出版该书。1922年2月2日,在乔伊斯40岁生日那天,两本刚刚印好的《尤利西斯》送到他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尤利西斯》不得不在法国由不懂英语的工人排版印刷,而这种做法又给这部本来就晦涩难懂的小说增添了节外生枝的问题。

  《尤利西斯》全书出版后,在英美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评论家认为传统小说的固有形式被该书彻底改变了,乔伊斯的新奇手法和卓越技巧使当时作品显得过时。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该书的大胆直露风格感到无法接受。庞德、艾略特、海明威等人对此书大加赞赏,而伍尔芙、劳伦斯等人对之嗤之以鼻。

  当时刊登在美国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火爆:一位美国少女犹豫地在问一名巴黎店员:“您有《尤利西斯》这本书吗?”而事实上英美游客的确挤满了西尔维娅·毕奇的莎士比亚书店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并用尽方法混过海关,将书带出法国。与此同时,大批寄往英美的《尤利西斯》被海关或邮局查获并焚毁。

  此后,不断有纽约书商因非法出版或销售该书而被判刑。1926年美国人卢斯非法在其杂志上翻印《尤利西斯》部分偏重描写的章节。乔伊斯为此征集了167个世界名人的签名以示,迫使其停止非法翻印。

  随着《尤利西斯》德文、法文、日文译本的相继发行,更多的美国出版商表示愿意出版该书,美国当局标准也开始变化。1932年,由兰登书屋出面聘请当时出版诉讼方面的权威莫里斯·厄恩斯特为律师,再次为《尤利西斯》辩护。同年10月,法院裁定《尤利西斯》一书中某些章节“虽不堪入目,但旨在披露人性,并无刻意于之嫌”。由此正式允许该书在美国发行。1936年,英国亦对该书开禁。

  围绕《尤利西斯》一书的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侧重点的变化。该书在一开始发表时,人们首先感到无法容忍的是其中有关性的坦率陈述。在乔伊斯看来,性是人物塑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这其中既包括两性关系,又包括性心理活动,而有些心理活动原本就不“纯洁”。《尤利西斯》一书虽然没有像纯粹的作品那样,大肆渲染,津津乐道,但某些章节,特别是最后一章莫莉内心独白中,涉及她与以往情人关系的文字,震撼了当时的界,激起一片指责声。以后,随着各国对该书相继开禁以及社会各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把《尤利西斯》当做书籍的观点逐渐消失。

  早期对《尤利西斯》争论的另一焦点是乔伊斯用来反映生活现实的前所未有的直白方式。这本书被许多人指责为粗俗鄙陋之作,主要因为乔伊斯执意要表现“全面的人”,而“全面的人”涵盖了传统西方文学中认为不雅、龌龊而回避的某些方面。同时期的作家奥尔丁早在小说全部出版之前就断言乔伊斯“用其出色的才能使我们对人类感到厌恶”。伍尔芙则认为该书是“从街头流浪汉身上的脓疮中刮下来的东西”。

  30年代以后,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尤利西斯》的艺术形式并尝试理解它。但很快发现它是一部晦涩难懂的作品,甚至一位英国的邮电检查员曾误以为它是一种密码。当时著名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则认为它“晦涩难懂到了可怕的程度”。直到1942年,还有评论家说它能“和梵文一起束之高阁,因为要读懂它实在太费力气”。

  小说的结构独特怪异,是造成理解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乔伊斯向友人提供的写作大纲显露了他在小说结构方面的苦心孤诣。他不仅确定了每章的题目、时间、地点,还规划了各不相同的“器官、学科、颜色、象征、技巧”等项目。除各章自成体系之外,还在全书中将不同系统交织而形成一个更复杂的整体。然而,就客观效果而言,很少有读者能不经指点就全部体会到这些体系。乔伊斯自己也承认“系统化”可能过了头。

  文体变化多端,同样加大了阅读难度。乔伊斯不仅锤炼字句,还进一步在每章节中使用与章节迥异的文体,来烘托主题的演变。诗人艾略特虽赞扬乔伊斯是伟大的英语大师,却也觉得《尤利西斯》文体变化太多,成了“文体的反面”。当然,也有不少评论家对此叹为观止,认为这是该书“登峰造极”的一个方面。

  此外,乔伊斯自称此书是“百科全书式的”,因为书中引用了大量典故,来源五花八门,并且充满暗示。虽然已经有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和考证,对很多原来隐晦的地方做出了诠释,但仍有一些地方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另外,还有说法认为书中一些谜团是乔伊斯有意设置的,来戏弄后世学者。甚至于对全书的主题到底是什么,都还有争论。

  虽然迄今为止,能真正读懂《尤利西斯》的人还是不多,但二战之后,该书已成为西方文学界最为注意的著作之一。各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该书不仅代表意识流文学高峰,而且是非英雄文学的代表作。布鲁姆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非英雄的“现代人”的诞生,反映了现代小说有关人的观念变化。

  乔伊斯的祖国爱尔兰,当初查禁《尤利西斯》时最为坚决,也是最后一个开禁的国家,如今却将每年的6月16日定为“布鲁姆日”,并在当天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运用计算机技术,根据乔伊斯的原始手稿和他亲自改过的校样,对《尤利西斯》进行了彻底校勘,纠正了由于其复杂的出版历史而在各种版本中留下的大量误校、遗漏,以及乔伊斯故意写错而被编辑“改正”的错误,总共达到了5000处之多,并于1984年“布鲁姆日”在英美同时发行了新版的《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争议巨大,晦涩难懂,屡遭禁毁,却终成传世名著。今天的话题就是这样了,请关注堃哥,看更多有趣文章,谢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