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方寸2023下半年计划出版图书

2024-09-11 04:02:4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书单 方寸2023下半年计划出版图书方寸,成立于2018年7月,一直致力于文化•新知•艺术领域优质内容的出版,提供细腻、有趣的阅读与生活方式。目前,方寸旗下已有“新知课”“樱花书馆”“Museion”等子品牌。

  本期推文对方寸2023下半年的出版计划进行了整理,下列新书不日将与各位读者朋友见面,敬请期待ayx爱游戏

  在热带雨林的壮阔美丽与丰富多样性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之前,本书将带领读者一起重新探寻热带地区的绿色雨林。结合约翰·布兰德施泰特丰富多彩的精美手绘插图,我们将身临其境般地走进一个正走向毁灭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热带地区能创造出如此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同时也会看到,雨林是怎样遭到破坏的,这样的毁灭又该如何停止。

  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Josef H. Reichholf),德国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曾担任慕尼黑动物国家收藏馆脊椎动物部门的负责人。慕尼黑工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专业的名誉教授,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的董事会成员。2005年,他被授予德国生物学家协会的最高奖项特雷韦拉努(Treviranu)奖。2007年,他获得德国语言和诗歌学院(The German Academy of Language and Poetry)颁发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科学散文奖(Sigmund Freud Prize for Scientific Prose),以表彰他对生态学的贡献。

  约翰·布兰德施泰特(Johann Brandstetter),德国知名插画家,曾为近200本书绘制插画。他的插画作品在英国、法国、中国、韩国都有出版,并获得了多个奖项。2017年,由约瑟夫·H.赖希霍尔夫撰文,约翰·布兰德斯泰特配图的书籍《共生体》(Symbiosen)被《德国科学画报》评为“年度最美知识书籍”。

  作为一名印度文化史学者,席勒将瑜伽置于全球文化背景下,讲述从神秘的宗教仪式和中世纪的身体魔术师,到教和大英帝国,再到印度民族主义者和二十世纪西方的瑜伽故事。引人入胜地描绘了过去和现在的各种角色。

  阿利斯泰尔·希勒,一位专攻印度次艺术和建筑的文化历史学者,曾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冥想和瑜伽心理学。他翻译了《瑜伽经》(Yoga Sutras),并与人合作在喀拉拉邦创建了一家屡获殊荣的静修酒店。

  这是一部闪耀的社会史,时尚史学者通过一个时代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服装——“小黑裙”“酒吧装”,以及更隐晦的创新,比如“的士裙”“裹身裙”等,追溯了20世纪女性角色的转变。随着马里亚诺•福图尼、可可•香奈儿和让•帕图等设计师在新时代重新定义女性气质,裙装本身也变得现代起来。

  在不断探索中,杰出的学者、社会评论家和记者史蒂文·斯拉舍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真理:在生存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等。病毒的传播、杀戮和造成损失的方式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结构,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生物学因素。

  通过讲述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和其他病毒经历者身上令人心碎的故事,斯拉舍带领读者深入病毒的下层社会,展示特权和生存之间的激烈关系。

  史蒂芬·斯拉舍(Steven W. Thrasher)博士,西北大学梅迪尔学院教授,世界上第一个专注于LGBTQ研究的新闻学教授。他也是西北大学性与性别少数民族健康与福利研究所的教员。他的文章被《纽约时报》《卫报》《国家》《美国历史杂志》《时尚先生》《BuzzFeed新闻》和《科学美国人》广泛发表。斯拉舍博士获得了福特和斯隆基金会的资助,被Out杂志评为2019年最具影响力和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他拥有美国研究的博士学位,经常往返于芝加哥和纽约。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企业持质疑态度。企业以惊人的速度积累财富和权力,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却让整个社会一起来承担发展的成本。

  法学教授威廉·马格努森认为,纵观历史,企业的建立是为了让周围社会受益。从建造古罗马的道路和渡槽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繁荣,再到 20 世纪中产阶级的崛起,正是公司促成了这一切。马格努森认为,通过重新获得这种最初的公民美德精神,企业可以帮助打造一个我们所有人都能从企业利润中受益的社会。

  威廉·马格努森是德克萨斯 A&M 法学院副教授,教授公司法。此前,曾在哈佛大学教授法律。 著有Blockchain Democracy,并曾为《 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 彭博社》撰稿。

  两位自然史学者在进化、生态学、历史、灵长类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化学甚至天体物理学的背景下考察了高度烈酒的成分、历史、文化、蒸馏过程及影响,带领读者以酒精饮料为镜头,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历史。作品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烈酒,包括对每种酒的品尝体验的描述,对烈酒的科学维度进行了通俗易懂的全面探索。

  罗伯·德萨勒(Rob DeSalle)是纽约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萨克勒比较生物学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项目的策展人。伊恩·塔特索尔(Ian Tattersall)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的名誉策展人。他们合著了《葡萄酒的自然史》和《啤酒的自然史》,以及《大脑:大爆炸、行为和信念》。

  艺术家竹久梦二是20世纪初日本不断快速变化的文化环境中的代表人物。这是一部首次完整研究竹久梦二的英文作品,囊括了他从1905年职业生涯开启到20世纪20年代创造力达到巅峰时的主要作品,并在英文著作中引用了大量竹久梦二的日记、诗歌、散文和评论。探讨了这位艺术家在塑造现代日本身份方面的作用。

  直井希,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博士,曾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担任策展助理,现为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艺术史系副教授。

  喜多川歌麿是18世纪晚期日本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与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并称“浮世绘三杰”。他善画美人画,尤以歌舞伎形象为最,作品广受赞誉。戴维斯教授通过分析喜多川歌麿生活时代的丰富资料,对他和他的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对他作品中多层次的视觉和语言含义进行分析,为了解这位艺术家以及江户时期身份建构、性别建构和名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方法。

  朱莉•纳尔逊•戴维斯(Julie Nelson Davis)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史教授,教授从1600年到现代的东亚艺术,主要研究近代日本的艺术。戴维斯是研究浮世绘的顶尖专家之一,并在这方面出版了大量书籍,包括《奇观之美》《浮世绘市场》等,并担任过许多日本艺术主题展览的客座策展人。

  本书由大英博物馆南亚馆馆长撰写,以大英博物馆收集的大量南亚地区藏品为核心论述,梳理了150万年前至今的南亚历史。是一部通过南亚丰富的物质文化讲述的引人入胜的视觉历史。以时间为序,从印度河文明到许多宗教的出现,从莫卧儿人的崛起到欧洲人的到来,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从帝国的城市辉煌到次的农村和部落生活。通过精心挑选的宗教和世俗物品,以一个绝佳的新视角展现了拥有古老文明的南亚从150万年前至今的历史进程。

  T. 理查德·布鲁顿(T. Richard Blurton),南亚艺术和考古学专家,在剑桥大学接受考古学训练,曾在北非、阿富汗和印度南部进行考古发掘。1986 年,加入大英博物馆从事印度藏品工作,曾任大英博物馆南亚馆负责人,大英图书馆助理馆长。出版有《印度艺术》《孟加拉神话》等作品。

  过去两千多年间,中式建筑那些不太瞩目的特征,譬如连接柱与梁的枋式结构等始终拥有高度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的点睛之笔则在于它们的普及性。无论是寺庙、道观、儒家建筑,还是普通住宅、葬礼场所、庭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无论、社会、文化环境如何发生改变,中式建筑的部分设计及建造原则都得到了延续与保存。

  夏南悉,宾西法尼亚大学东亚艺术与文明系教授、系主任,宾西法尼亚东亚大学博物馆中国艺术分馆馆长;古根海姆基金会、盖蒂基金会、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和美国哲学会资助学者。著有《中国建筑史》等。

  人类群体日常行为的不断积累会形成某种“默认规则”。这种规则不存在于明文规定中,却会在形成后反过来时刻影响和规约群体。

  在日本,“应届毕业生批量招聘”“长期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制度”等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雇佣惯例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求职与生活需求,形成了支配和控制日本的“社会规则”。正式雇佣与非正式雇佣间因此出现了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这种“双重结构”的影响不仅覆盖了作为工作两端延伸的教育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还扩展到和身份认同等方面。

  生活在规则之下的人们,根据“生存方式”的差异,被划分为“大企业型”“地方型”“残余型”。本书将从这三种生存方式出发,通过回溯日本式雇佣惯例的源流与发展历程,借助与欧美各国劳动史的横向对比,尝试探明形塑日本的“隐性社会规则”的真面貌。

  小熊英二,1962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完成博士课程。现为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主要著作有《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三得利学艺赏)、《“”与“爱国”》(大佛次郎论坛赏、每日出版文化赏、日本社会学会奖励赏)、《1968》(角川财团学艺赏)、《改变社会》(新书大赏)、《活着回来的男人》(小林秀雄赏)、《“日本”自我形象谱系》(英文)等。

  明治时代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各类建筑遗产的价值和魅力,逐步开始修缮和保护它们。在修缮、保护这些建筑物的过程中,存在着应当修缮到什么样的程度,已经彻底损毁的建筑是否还有重建的必要,维护一般近代建筑的资金从哪里来等问题,光井涉教授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探讨。

  同时,作者重点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建筑和一部分古迹是如何与居住者共存,继续发挥本来作用并构成新一代文化资源的。

  光井涉,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教授。曾任文化厅文化财产保护部文部技术官、东京艺术大学副教授,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任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曾获日本建筑学会奖励奖(1996年)、获得建筑史学会奖(2003年)。著有《近世寺庙神社院内及其建筑》《彩色版 建筑与城市的历史》《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空间与构法》《日本木造建筑事典》等。

  自古以来,日本酒在日本人从出生到葬礼的各种仪式中都不可或缺。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农业和酿酒技术的进步,酒已经深入当时的社会生活,人们甚至会划船竞赛以争夺运送新酒的头彩。

  这是一部以丰富史料为基础,分析日本各个时代酒的滋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酒进行研究的日本酒大全。作者出身酿酒商之家,同时也是酿造与发酵科学的专业学者。

  小泉武夫,1943年生于福岛县的酿酒商之家。东京农业大学农学部酿造学科农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酿造学与发酵学。曾任东京农业大学教授、日本国家民族学博物馆共同研究员、财团法人日本发酵机构余吴研究所所长,现为东京农业大学名誉教授。著有《发酵》《超能力微生物》《有吃就有乐》《纳豆的快乐》《腌菜大全》等。

  取消汽油车,全球汽车行业重组,横向分工浪潮,车联网……在大规模变革之下,作为占据日本GDP10%的经济支柱,日本汽车产业的未来究竟将如何发展?

  桑岛浩彰,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肯尼迪学院联合学位课程MBA/MPA。曾在三菱商事、Dream Incubator和两家风险管理公司工作,现为K&Associates董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执行研究员(Executive Fellow),于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工商管理学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为东洋经济新报社撰写大量文章。

  川端由美,工学硕士。曾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的工程师,后成为二玄社记者,围绕汽车新技术和环境问题进行采访。多次参加海外车展和相关学术会议。世界年度风云车(World Car of the Year)绿色汽车项目专家,国际年度发动机大奖评委。曾任内阁官房道路交通审议会成员、国土交通省城市与地方移动出行服务座谈会(MaaS座谈会)专家委员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