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_百度文库

2024-09-13 09:25:4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瑜伽经_百度文库Sthira sukham asanam (PYS II-46) 体式 姿势必须稳固舒适。控制不安,对无限作冥想,便能做到。这样,便不会受二元 性骚扰。

  Tasmin sati svasa prasvasa yor gati vicchedah pranayamah (PYS II-49) 呼吸控制法 控制吸气和呼气便是调息。在外、在内,以至于静止不动,都因应时间、地点和 数目而调节,呼吸又细又长。当呼吸不在打扰意识的时候。对光之遮蔽便除去。

  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才能达到。有些人意志很 强,很快便可进入无分别状态。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

  通过长期的锻炼“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 毫无。坚持不懈便是锻炼。经过一段长时间,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 物我两忘,形神合一,则对世上一切皆无欲无求,这便是宗教中的最高境界。

  最核心的锻炼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的知觉。真理、明辨、喜乐皆出于此。 另一种锻炼是舍弃世俗、“不执着于物”的锻炼,可以消解种种旧的习性。

  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 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无

  制戒 如果有反对瑜伽的思想,要用相反的去对抗。 毁灭的是有害的思想。无论是自己去做,去引生,或去认同。如果由贪婪、 怒气、迷惑成为动机,无论是温和、中度还是猛烈,都会带来无穷的苦难和无明, 因此要发展出相反的。 只要坚决排斥暴力,敌意便会消除。 不说谎,便能得享工作的果报。 不偷盗,便能得享财富。 不纵欲,便能得享灵性上的强健。 不贪图,便能更好的感知生命。 内制 洁净为身体带来保护,不会因与他人接触而被感染。 精神上的洁净,产生觉醒和对感官的控制。 满足产生最大的快乐。 身体以及感官的完美,因持戒和消灭不洁而来。 由不断的学习达至与上天合一。三摩地是由注意力与神合一而产生。

  《瑜伽经》也称为《瑜伽箴言》,是印度古代主要經典之一,是印度六大哲学学 派 — 瑜伽派最重要的經典,被称为王瑜伽体系的根本与基础,也是一部关于王 瑜伽体系修习的实践指南。

  Ishvara pranidhanad va (PYS I-23) 此亦可由对神的虔诚而达到。由虔诚信仰而产生的心,将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 影响。

  Tasya vacakah pranavah (PYS I-27) tajjapas tadartha bhavanam (PYS I-28) 神是所有知识的来源。是古人和今人的导师。它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AUM)。 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由它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 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还有忧虑、 紧张、呼吸不匀等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控制呼 吸也能克服这一切。 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感受, 值得的和不值得的境遇,便能使意识纯洁。超越一切的、内在的能量;控制; 对梦境和睡眠的认识;冥想的锻炼都会唤醒精微的知觉并产生意识转变,使 心灵平静。

  一旦进入三摩地,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 冥想的目标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觉者能像通过透明的宝石一样直观到冥想对象而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 现,此时思维本身归于一。这种冥想叫有种子的冥想。 但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智能便与真理合一。此与以上言辞的 推理截然不同。这种由冥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这种控制一 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Yogas citta vrtitti Nirodhah (PYS I-2) tada drastuh svaruupe „vasthanam (PYS I-3) vrtti sarupyam itaratra (PYS I-4)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否则,我们便会 认同于那些转变。 那些转变有五种: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 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 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 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 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 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

  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 愉快的、属于真我的。 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 迷恋是对的追逐。 厌弃是住在痛苦之中。 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会自己助长的。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如果成形以后,可通过静 坐冥想来消除。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 一旦生根,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 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对于有“分别心”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因为一切都在 改变,事物变成它们相反的状态。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痛苦的因由是 知觉者认同于被知觉者。此世界有无穷的存在和觉知,瑜珈的真义是要让我们解 脱于这个宇宙。 自然有四种特性: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知觉者只是知觉本 身,虽然纯洁,还是通过思维来看事物,而自我使他认同于这个思维。这种知见 的性质是为了知觉者的好处。 真正的觉悟者是物我两忘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分辨的仍然存在。有了“物” 与“我”的分别,便有万千世界。 无明是它的原因。如果没有无明,没有知觉者与被知觉者遇合,知觉者便得到自 由。消灭无明有赖不断的明辨。 智能有七个阶段,随着知识增长,一个接着一个展现。通过瑜伽的锻炼,那些杂 染便会被知识之光去除,生出明辨的智能。

  这种掌握会经历很多不同的阶段。此三者比以前讨论的更为内在。但就算是此三 者也是有种子冥想所能达到的境界。 那种控制的状态是心灵联系上控制的活动,使那些习性消减下来。这流通因不断 练习而稳定下来,当心灵放在一物之上,对其他的兴趣便减退,便能达到入定。

  这时的精神便适合作冥想。 如果精神脱离了知觉,而知觉亦不与感官混合起来,注意力便与自己合一。于是 达至对感官的最高控制。

搜索